夏笔顺
夏笔顺: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
夏异体字:
昰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廈 夓 ??
基本解释
夏 xià ㄒㄧㄚˋ
- 一年的第二季:夏季。夏天。夏令。夏播。夏熟。夏粮。
- 中国朝代名:夏代。夏历。
- 指中国:华夏。
- 姓。
详细解释
〈名词〉
- (会意。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页( xié),人头。臼( jù),两手,攵( suī),两足。合起来象人形。本义:古代汉民族自称)
- 同本义。也称华夏、诸夏 [Chinese]
- 夏,中国之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骏声曰:“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”
- 泛指中国 [China]
- 蛮夷猾夏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。 孔传:“夏, 华夏。”
-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诸夏外土诸侯也。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”
- 此之谓夏声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服注:“与诸夏同风。”
- 东夏之命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注:“东方也。”
- 又如:夏盟(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);夏声(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)
- 朝代名 [the Xia Dynasty]
-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,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,奴隶制国家,建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,即夏后氏
-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- 始于虞夏。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
- 夏后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- 虞夏以来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- 又如:夏礼(夏代的礼法);夏书(记载夏代史事的书);夏甲(夏朝君主孔甲)
- ∶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,都重庆
-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[Bactria]。如:夏国;大夏
- 通“厦”。大屋 [big house]
-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——《楚辞·哀郢》
- 见若覆夏屋者矣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
- 夏季。一年的第二季,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,也指农历“四、五、六”三个月 [summer]
- 四月维夏,六月徂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- 又如:夏汛(夏季汛期);夏安居(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,又称“坐夏”);夏畦(夏天治理田畦);夏苗(夏季的禾苗或田猎)
- 姓
〈形容词〉
- 大 [great]
- 夏,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- 于我乎夏屋渠渠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。传:“大也。”
- [夏]此字本谊训大也。万物宽假之时也。——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- 自关而西, 秦晋之间,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,谓之夏。——《方言》
- 又如:夏李(大李);夏屋(大屋);夏海(大海)
- 华彩,即五色 [magnificent color]
- 秋染夏。——《周礼》
- 又如:夏翟(夏狄。羽毛五色的野鸡);夏缦(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)
常用词组
夏播 夏布 夏锄 夏管 夏侯 夏后氏 夏季 夏口 夏历 夏粮 夏令 夏令营 夏秋 夏日 夏收 夏熟 夏熟谷物 夏天,夏季 夏衣 夏禹 夏耘 夏至 夏种 夏装
国语词典
〈名词〉
-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。农历指立夏至立秋的时期。一般而言气温较热,若以北半球气候而论,大概指从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间。
- 如:「炎夏」、「盛夏」。
- 泛指中国。
- 如:「华夏」。
- 《书经·舜典》:「蛮夷猾夏。」
- 五彩的颜色。
- 《周礼·天官·染人》:「秋染夏。」
- 汉·郑玄·注:「染夏者,染五色。」
- 高大的房屋。
- 《楚辞·王襃·九怀·陶壅》:「息阳城兮广夏,衰色罔兮中怠。」
- 朝代名。参见「夏朝 」条。
- 姓。如汉代有夏牟。
〈形容词〉
- 高大。
- 《诗经·秦风·权舆》:「于我乎,夏屋渠渠,今也每食无余。」
- 参见「夏楚 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