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不愧屋漏 |
释义 | 不愧屋漏拼音:bù kuì wū lòu 词典解释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 毛 传:“西北隅谓之屋漏。” 郑玄 笺:“屋,小帐也;漏,隐也。”原谓独处于室时,亦慎守善德,使无愧于心。后转谓心地光明,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、做坏事。 宋 陈亮 《与应仲实书》:“古之贤者,其自危盖如此,此所以不愧屋漏而心广体胖也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》:“终始以精白一心不愧屋漏为立身之根柢。” 愧:惭愧;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。原意是虽在宗庙里,但无愧畏之心。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不愧屋漏出处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使用例句知化则善述其事,穷神则善继其志,不愧屋漏不无忝,存心养性为匪懈。不愧屋漏是成语。 国语词典不愧屋漏
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包含27789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