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七步成诗 |
释义 | 词典解释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da*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七步成诗”称人才思敏捷。 朱自清 《诵读教学》:“所谓‘耳治’、‘口治’、‘目治’这诵读教学三部曲,日渐纯熟,则古人的‘一目十行’、‘七步成诗’,并非难事。” 称人才思敏捷。七步成诗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da*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使用例句冷绛雪道:‘子建七步成诗,千秋佳话,哪有改期姑待之理。’★明·罗贯中《平山冷燕》第六回 七步成诗是成语。 国语词典七步成詩
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包含27789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