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词典解释   假借    利用某种名义、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make use of  假借于藏书之家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假借外力 六书之一。指借用已有的形近、音同的字,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   又如借水名的“油”作“油脂”的“油”  容忍 tolerate  宽容 acting county magistrate   国语词典 假借    借用。  南齊書.卷五十二.文學傳.崔慰祖傳:「好學,聚書至萬卷,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,日數十袠,慰祖親自取與,未常為辭。」南史.卷七十二.文學傳.袁峻傳:「家貧無書,每從人假借,必皆抄寫,自課日五十紙。」 憑借、借助。  後漢書.卷十.皇后紀上.和熹鄧皇后紀:「每覽前代外戚賓客,假借威權,輕薄謥詷,至有濁亂奉公,為人患苦。」初刻拍案驚奇.卷十一:「他本是儒家之女,精通文墨,不必假借訟師,就自己寫了一紙訴狀。」 寬容。  戰國策.燕策三:「北蠻夷之鄙人,未嘗見天子,故振慴,願大王少假借之。」三國演義.第一○五回:「魏延平日恃功務高,人皆下之。儀獨不假借,延心懷恨。」 六書之一。語言中某些字有音無字形,而借用同音字來表達。如「令」本為發號之義,借為縣令之令;「長」本為久遠之義,借為縣長之長。  漢.許慎.說文解字序:「六曰假借,假借者,本無其字,依聲託事,令長是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