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拾遗补阙 |
释义 | 拾遗补阙拼音:shí yí bǔ quē 繁体字:拾遺補闕 词典解释(1).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所以自惟:上之不能纳忠効信,有奇策才力之誉,自结明主;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,招贤进能,显巖穴之士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尽言直諫,所望诸君;拾遗补闕,孤亦望之。”《新唐书·虞世南传》:“ 世南 於我犹一体,拾遗补闕,无日忘之,盖当代名臣,人伦準的。” 清 姚鼐 《翰林论》:“为天子侍从之臣,拾遗补闕,其常任也。” (2).采录遗逸的事迹。 清 章学诚 《文史通义·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》:“ 宋 元 编年之役,垂二十年,始得粗就隐括,拾遗补闕,商榷繁简,不无搔首苦心。” 遗:遗漏;阙:过失。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。拾遗补阙出处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使用例句臣闻古之为臣者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献可替否,拾遗补阙。拾遗补阙是成语。 国语词典拾遺補闕
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包含277891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