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鼎鼐调和 |
释义 | 鼎鼐调和拼音:dǐng nai tiáo hé,简拼:dndh 成语解释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,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,遂辅武丁以治国。后因以“鼎鼐调和”比喻处理国政。 成语出处: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,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,遂辅武丁以治国。 成语造句:鼎鼐调和理庶民,安邦定国立功勋。元·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二折 繁体写法:鼎鼐調咊 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鼎鼐调和成语接龙鼎鼐调和 --> 和颜说色 --> 瑟弄琴调 --> 调朱傅粉 --> 粉墙朱户 --> 怙势凌弱 --> 若隐若现 --> 陷落计中 --> 钟鸣鼎列 --> 埒才角妙 --> 妙处不传 --> 传柄移籍 --> 急嘴急舌 --> 蛇杯弓影 --> 影不离灯 --> 登高而招 --> 朝夕不保 --> 宝马雕车 --> 车击舟连 --> 连蒙带骗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