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缊袍不耻 |
释义 | 缊袍不耻拼音:yùn páo bù chǐ,简拼:ypbc 成语解释缊袍:以乱麻、乱棉絮制成的袍子,指穷人穿的衣服;耻:丢脸。虽穿得破,而不认为可耻。比喻人穷志不穷。 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衣敝缊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者,其由(子路)也欤。” 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缊袍不耻成语接龙缊袍不耻 --> 尺蠖求伸 --> 身非木石 --> 实偪处此 --> 此起彼伏 --> 拂衣而去 --> 去就之际 --> 济世安民 --> 民不聊生 --> 生功止过 --> 过甚其词 --> 雌黄黑白 --> 白板天子 --> 紫绶金章 --> 张大其事 --> 世事洞明 --> 明察暗访 --> 访亲问友 --> 有则改之 --> 知难行易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