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杀一儆百 |
释义 | 杀一儆百拼音:shā yī jǐng bǎi,简拼:syjb 成语解释儆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;借以警戒许多人。 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 成语造句:如果遇到抗拒,就杀一儆百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) 成语故事:公元949年,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(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)。行动前,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,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,然后乘其酒醉,偷袭河西军营。郭威得知后,立即下令:河西除犒赏、设宴外,一律不准私自饮酒,违者当斩。一次,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,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,立即推出斩首。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。 繁体写法:殺一儆百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儆,不能读作“jìnɡ”。 写法辨析:儆,不能写作“敬”。 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杀头 英语翻译:kill one as a warning to all 杀一儆百成语接龙杀一儆百 --> 百无一失 --> 失之若惊 --> 精妙入神 --> 神色怡然 --> 然荻读书 --> 倏来忽往 --> 枉直随形 --> 行同狗彘 --> 掷果盈车 --> 车马骈阗 --> 田野自甘 --> 干干脆脆 --> 翠羽明珠 --> 珠沉玉陨 --> 陨雹飞霜 --> 双心一意 --> 意合情投 --> 头破血流 --> 流离颠沛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