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党同伐异 |
释义 | 党同伐异拼音:dǎng tóng fá yì,简拼:dtfy 成语解释党:原同“傥”;指偏袒;现在也指结伙;伐: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;排斥、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。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。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 成语造句:读者幸勿比例惴测,谓此事为某人写照,此名为某人化身,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。(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》) 成语故事:公元前141年,刘彻即位,史称汉武帝。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,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、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。诏书下达后不久,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。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,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,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,问了他不少话。董仲舒回话后,又呈上两篇文章,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。 繁体写法:黨同伐異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书面语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贬义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yi*党 英语翻译: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党同伐异成语接龙党同伐异 --> 谊不容辞 --> 辞简义赅 --> 该当何罪 --> 罪该万死 --> 死眉瞪眼 --> 掩其不备 --> 背水为阵 --> 镇日镇夜 --> 曳尾涂中 --> 终身之忧 --> 幽情雅趣 --> 阒无一人 --> 仁人君子 --> 子丑寅卯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