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鼎足而立
释义

鼎足而立

拼音:dǐng zú ér lì,简拼:dzel

成语解释

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

成语出处:
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
成语造句:

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各据一方,鼎足而立。

成语故事:

公元前203年,汉将韩信灭了齐国,被刘邦封为齐王,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,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,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,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。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,最后被吕后诱杀。

近义词:

  1. 三足鼎立
  2. 分庭抗礼
  3. 鼎足而三
  4. 相持不下

反义词:

  1. 定于一尊
  2. 合而为一
  3. 归于一统

用法:
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成语谜语:

三国时代

英语翻译:

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

鼎足而立成语接龙

鼎足而立 --> 丽句清辞 --> 辞严意正 --> 正本溯源 --> 源头活水 --> 水火无交 --> 骄佚奢淫 --> 寅忧夕惕 --> 倜傥不群 --> 羣轻折轴 --> 轴轳千里 --> 礼贤接士 --> 世路风波 --> 拨云见日 --> 日高日上 --> 上下同欲 --> 玉清冰洁 --> 洁浊扬清 --> 青春难再 --> 在所自处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4/22 9:37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