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不求闻达 |
释义 | 不求闻达拼音:bù qiú wén dá,简拼:bqwd 成语解释闻:有名望;达:显达。不追求名誉和地位。 成语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候。” 成语造句:因此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,做庄家,学耕稼。(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) 成语故事:三国时期,诸葛亮被刘备封为武乡侯,辅助后主刘禅,为了复兴蜀室,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。在出征前他给后主写《出师表》说自己是南阳一平民,不求闻达,是先帝三顾茅庐请出山的,自己深受感动,所以为了蜀室愿意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 繁体写法:不裘聞達 近义词: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主语;形容人不想出名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have no intention of distinguishing oneself 不求闻达成语接龙不求闻达 --> 达人立人 --> 人微望轻 --> 轻言软语 --> 语四言三 --> 三写易字 --> 自利利他 --> 他乡故知 --> 只影单形 --> 形如槁木 --> 暮云朝雨 --> 予齿去角 --> 胶胶扰扰 --> 绕梁之音 --> 阴曹地府 --> 黼蔀黻纪 --> 计功谋利 --> 粒米束薪 --> 心巧嘴乖 --> 乖僻邪谬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