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以私害公 |
释义 | 以私害公拼音:yǐ sī hài gōng,简拼:yshg 成语解释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。 成语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楚白公之难,有庄之善者,辞其母,将死君……比至朝,三废车中。其仆曰:‘子惧,何不反也?’曰:‘惧,吾私也;死君,吾公也。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。’遂往死之。” 成语造句:义重而恩轻,则不以私害公。宋·秦观《白敏中论》 成语故事:楚白公在危难中,庄之善辞别母亲准备去代替楚白公去死,快要到朝廷上,庄三次不敢下车,身边人问他如果害怕就可以回去。庄说:“害怕是我的私事,为君主去死是公事,君子是不会以私害公的。”于是毫不犹豫去替死。 近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以私害公成语接龙以私害公 --> 公冶非罪 --> 晬面盎背 --> 背水为阵 --> 振民育德 --> 德薄才疏 --> 书缺简脱 --> 托物引类 --> 泪如雨下 --> 下笔如神 --> 神飞气扬 --> 扬锣捣鼓 --> 鹘入鸦羣 --> 羣龙无首 --> 守身若玉 --> 玉山倾倒 --> 倒街卧巷 --> 相机而行 --> 行尸走骨 --> 古是今非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