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倡而不和 |
释义 | 倡而不和拼音:chàng ér bù hè,简拼:cebh 成语解释倡:同“唱”。和:响应。领唱无人应和。形容有人领导,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。 成语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倡而不和,意而不戴。” 繁体写法:倡而不咊 反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等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倡而不和成语接龙倡而不和 --> 鹤骨龙筋 --> 金人缄口 --> 口辩户说 --> 说嘴打嘴 --> 嘴硬心软 --> 软谈丽语 --> 雨僽风僝 --> 蝉联蚕绪 --> 蓄精养鋭 --> 锐不可当 --> 当头棒喝 --> 赫然耸现 --> 献可替否 --> 否终斯泰 --> 太上忘情 --> 情趣相得 --> 得不补失 --> 失之交臂 --> 蔽美扬恶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