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脱胎换骨 |
释义 | 脱胎换骨拼音:tuō tāi huàn gǔ,简拼:tthg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;就脱凡胎为圣胎;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;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 成语出处:宋 葛长庚《沁园春 赠胡葆元》:“常温养,使脱胎换骨,身在云端。” 成语造句: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,真是脱胎换骨,神爽体健。(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) 成语故事: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。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,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,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,这叫夺胎法。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,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胎,不能读作“tái”。 写法辨析:换,不能写作“焕”。 用法:作谓语、状语;指彻底改变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cast off one'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 脱胎换骨成语接龙脱胎换骨 --> 鼓唇弄舌 --> 蛇珠雀环 --> 圜凿方枘 --> 锐气益壮 --> 撞头磕脑 --> 恼羞变怒 --> 怒容可掬 --> 居常之安 --> 安时处顺 --> 顺水放船 --> 传道授业 --> 夜以继日 --> 日不我与 --> 讬物引类 --> 泪如雨下 --> 下马作威 --> 危急关头 --> 头痛脑热 --> 热气腾腾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