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拔帜易帜
释义

拔帜易帜

拼音:bá zhì yì zhì,简拼:bzyz

成语解释

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

成语出处:
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
成语造句:

如今这里已拔帜易帜,另换新主了。

成语故事:

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,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,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,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,攻击赵国。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。
 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,从小路出发,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;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。这样的话,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。
  陈馀是个读书人,不爱使用诈谋奇计,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,经过千里行军,巳非常疲惫,可以直接予以攻击,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。
 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,十分高兴,放心东下井陉,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,韩信下令休息。半夜里,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,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,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,同时对他们说:“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,并假装败退。这样,赵军必定倾巢而出,前来追击。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,拔掉赵军的旗帜,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。”
  接着,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,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。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,都哈哈大笑,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。
  天刚亮,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,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。战了一段时间后,韩信、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,向水边退去。汉兵退到水边阵地,再也无法后退,只得拼死作战。
  这时,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,趁赵营无人守卫,快速冲进赵营,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,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。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,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,无法取胜,想返回营地,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,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,顿时军心大乱,各自逃命。接着,汉军两面夹击赵军,结果主将陈馀被杀,赵王被活捉。

繁体写法:

拔幟易幟

近义词:

  1. 取而代之
  2. 拔赵帜立汉帜

用法:

连动式;作谓语;含贬义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连动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to supersede somebody

拔帜易帜成语接龙

拔帜易帜 --> 志趣不凡 --> 凡胎浊体 --> 体国经野 --> 野狐参禅 --> 禅絮沾泥 --> 泥牛入海 --> 海沸山裂 --> 捩手覆羹 --> 更姓改物 --> 雾惨云愁 --> 踌躇满志 --> 志骄气盈 --> 蝇营狗苟 --> 狗偷鼠窃 --> 窃时肆暴 --> 暴不肖人 --> 仁人君子 --> 紫气东来 --> 来之不易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9/21 13:33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