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目无全牛 |
释义 | 目无全牛拼音:mù wú quán niú,简拼:mwqn 成语解释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说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 成语造句:谢觉哉《不惑集·目无全牛》:“我们称赞人会办事,常说他‘目无全牛’。” 成语故事: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: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,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,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,没有一点障碍,而且很有节奏。梁惠王看呆了,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。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,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。 繁体写法:目無全牛 近义词: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褒义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午 英语翻译:be supremely skilled <be an ox not as a whole,but as only parts to be cut> 目无全牛成语接龙目无全牛 --> 牛眠龙绕 --> 绕梁遏云 --> 云树遥隔 --> 革面敛手 --> 首唱义兵 --> 冰雪聪明 --> 明灭可见 --> 荐贤举能 --> 能士匿谋 --> 谋夫孔多 --> 多管闲事 --> 势倾朝野 --> 野鹤闲云 --> 云起龙骧 --> 相沿成习 --> 席卷八荒 --> 荒唐无稽 --> 鸡虫得失 --> 施不望报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