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不贪为宝 |
释义 | 不贪为宝拼音:bù tān wé bǎo,简拼:btwb 成语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、崇高,也表示廉洁奉公。 成语出处:《左传 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。 成语造句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从吾所好,岂曰富而可求;有命存焉,当以不贪为宝。” 成语故事:春秋时,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,发现了一块宝玉。他非常高兴,便兜着它回家,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,玉工仔细看了后,赞不绝口地说:“这块玉好极了,没有一点毛病,是个宝贝啊。不过你得小心,别在人家面前露眼,让人家把它偷了去!” 繁体写法:不貪為寳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廉洁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不贪为宝成语接龙不贪为宝 --> 饱经风雨 --> 与世沈浮 --> 浮浪不经 --> 惊世絶俗 --> 俗之所排 --> 排难解纷 --> 分心挂腹 --> 赴蹈汤火 --> 火耨刀耕 --> 耕耘树艺 --> 议事日程 --> 澄江如练 --> 炼石补天 --> 天神天将 --> 强嘴拗舌 --> 蛇蚓蟠结 --> 诘戎治兵 --> 兵出无名 --> 明教不变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