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辨真伪
释义

不辨真伪

拼音:bù biàn zhēn wěi,简拼:bbzw

成语解释

辨:分辨。伪:虚假。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晋文公先年过曹,曹人多有识得的,其夜仓卒不辨真伪。”

成语造句:

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三卷:“一时贵耳贱目者,不辨真伪,遽以名士相推。”

繁体写法:

不辨真偽

近义词:

  1. 鱼目混珠
  2. 真假难辨

用法:

作谓语;用于处事

常用程度:

一般成语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动宾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be u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genuine from the imitation

不辨真伪成语接龙

不辨真伪 --> 委决不下 --> 下笔便就 --> 就楼磨刀 --> 刀耕火种 --> 众所共知 --> 知人善任 --> 任其自然 --> 燃萁煮豆 --> 斗酒双柑 --> 干城之寄 --> 纪渻木鸡 --> 赍志没地 --> 地瘠民贫 --> 贫而无谄 --> 铲恶锄奸 --> 坚不可摧 --> 摧心剖肝 --> 甘居人后 --> 后车之戒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10 20:38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