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道不拾遗 |
释义 | 道不拾遗拼音:dào bù shí yí,简拼:dbsy 成语解释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 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 成语造句:人人称赞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。 成语故事:商鞅,原名卫鞅,卫国人,战国时期政治家。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,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,故称商鞅。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,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 成语谜语:路有冻死骨 英语翻译: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 道不拾遗成语接龙道不拾遗 --> 贻燕之训 --> 迅雷不及 --> 嫉闲妒能 --> 能刚能柔 --> 柔心弱骨 --> 瞽言蒭议 --> 意懒心灰 --> 恢恢有馀 --> 鱼帛狐声 --> 声色不动 --> 栋朽榱崩 --> 绷扒吊拷 --> 考名责实 --> 时异事殊 --> 殊勋茂绩 --> 寂然不动 --> 动地惊天 --> 天华乱坠 --> 惴惴不安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