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一知半解 |
释义 | 一知半解拼音:yī zhī bàn jiě,简拼:yzbj 成语解释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 成语出处: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 成语造句:我也只得一知半解,不懂什么。(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八回) 成语故事:宋朝诗人陈师道认为苏东坡的诗风格初学刘禹锡,后学李白。清朝时期的《诗醇》却有不同的观点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: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。”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解,不能读作“xiè”。 写法辨析:知,不能写作“智”。 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否定句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矢 英语翻译:have half … baked knowledge 一知半解成语接龙一知半解 --> 解衣卸甲 --> 假越救溺 --> 逆天行事 --> 事不师古 --> 股战胁息 --> 夕阳古道 --> 倒果为因 --> 因噎废食 --> 食而不化 --> 画虎类狗 --> 苟延残喘 --> 舛错不齐 --> 奇谈怪论 --> 论德使能 --> 能言善辩 --> 辨如悬河 --> 何肉周妻 --> 七擒七纵 --> 纵情恣欲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