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防患未然 |
释义 | 防患未然拼音:fáng huàn wèi rán,简拼:fhwr 成语解释防:防备;患:灾祸;然:这样;如此;未然:没有成为事实;没有这样。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。 成语出处:《明史 于谦传》:“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,防患未然。” 成语造句: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,以防患未然。 成语故事:从前一人去探望他的朋友,见朋友家炉灶设计不合理,便提出改灶搬柴的建议,主人没有采纳。不久主人家房子着火,人们纷纷帮助救火,主人备酒杀牛感谢那些焦头烂额的救火人,人们提出应该感谢那个改灶搬柴的人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患,不能读作“chuàn”。 写法辨析:未,不能写作“末”。 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事前预防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禁烟;灭火器 英语翻译:prevent 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防患未然成语接龙防患未然 --> 然糠照薪 --> 心如槁木 --> 木朽不雕 --> 雕虫小技 --> 济世安民 --> 民贵君轻 --> 轻车减从 --> 从恶如崩 --> 绷扒吊拷 --> 考名责实 --> 什一之利 --> 利令志惛 --> 造端托始 --> 矢尽兵穷 --> 穷坑难满 --> 满车而归 --> 珪璋特达 --> 达官要人 --> 人莫予毒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