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湿哭干啼 |
释义 | 湿哭干啼拼音:shī kū gān tí,简拼:skgt 成语解释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;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。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。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?尉景传》:“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” 成语造句:留客且为无事饮,对花还作有情痴,羲之乐死从今定,湿哭干啼总不知。 清·赵翼《瓯北诗钞·七言律五·七十自述》其二十五 湿哭干啼成语接龙湿哭干啼 --> 提心吊胆 --> 胆大心细 --> 系铃解铃 --> 凌乱无章 --> 张王李赵 --> 照天蜡烛 --> 逐新趣异 --> 意乱心忙 --> 忙里偷闲 --> 衔玉贾石 --> 十指纤纤 --> 仙尘路隔 --> 格其非心 --> 心浮气盛 --> 盛年不再 --> 在人口耳 --> 耳鬓斯磨 --> 磨棱刓角 --> 脚不沾地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