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七步成诗
释义

七步成诗

拼音:qī bù chéng shī,简拼:qbcs

成语解释

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。比喻有才气、文思敏捷。与「七步成章」义同。

成语出处: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da*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

成语造句:

冷绛雪道:‘子建七步成诗,千秋佳话,哪有改期姑待之理。’明·罗贯中《平山冷燕》第六回

成语故事:

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。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,便先下手为强,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;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。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,曹丕深恨之。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,然后以“兄弟”为题即兴吟诗一首,但诗中却不能出现“兄弟”二字,成则罢了,不成便要痛下杀手。
  曹植不假思索,立刻脱口而出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”――这便是赫赫有名的“七步成诗”。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,没下得了手,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。

繁体写法:

七步成詩

近义词:

  1. 七步之才
  2. 七步成章

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指才思敏捷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make a verse while taking seven steps

七步成诗成语接龙

七步成诗 --> 施谋用智 --> 志诚君子 --> 子为父隐 --> 引古证今 --> 金铺屈曲 --> 曲尽其态 --> 汰劣留良 --> 良师益友 --> 有目无睹 --> 笃而论之 --> 知止不殆 --> 带河厉山 --> 山阳闻笛 --> 涤瑕荡垢 --> 构怨伤化 --> 话里藏阄 --> 鸠巢计拙 --> 捉贼捉脏 --> 臧谷两亡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5 19:57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