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不识一丁 |
释义 | 不识一丁拼音:bù shí yī dīng,简拼:bsyd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 成语出处:明 胡应麟《诗薮 六朝》:“嵇喜,叔夜之兄,吕安所为题凤,阮籍因之白眼者,疑其不识一丁。” 成语造句:而云古无类书,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。 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卷七 成语故事: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,那时天下太平,边关没有战事,这些将士没有事做。他们感慨:“如今天下太平,练武不如练文,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,还不如识一个字”。由于“个”与“丁”接近演变而成。 繁体写法:不識一丁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文化水平低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最大的文盲 英语翻译:not know one's abc 不识一丁成语接龙不识一丁 --> 丁公凿井 --> 井中视星 --> 兴云作雨 --> 雨收云散 --> 散马休牛 --> 牛童马走 --> 走伏无地 --> 地阔天长 --> 尝胆眠薪 --> 心和气平 --> 平治天下 --> 下坂走丸 --> 顽父嚚母 --> 母仪之德 --> 得天独厚 --> 后继乏人 --> 人间天堂 --> 螳螂黄雀 --> 鹊反鸾惊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