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舌战群儒 |
释义 | 舌战群儒拼音:shé zhàn qún rú,简拼:szqr 成语解释舌战:激烈辩论。儒:儒生,旧指读书人。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。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 成语造句:诸葛亮舌战群儒,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。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32章 成语故事:东汉末年,刘表去世,刘琮投降曹操,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。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。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,虞翻、步陟、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,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。 繁体写法:舌戰羣儒 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口才好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诸葛亮出使东吴 英语翻译: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<have a heated dispute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> 舌战群儒成语接龙舌战群儒 --> 如花似玉 --> 遇事生风 --> 风流佳话 --> 画虎类犬 --> 犬牙鹰爪 --> 爪牙之将 --> 降心顺俗 --> 俗之所排 --> 排除异己 --> 济济彬彬 --> 宾至如归 --> 龟年鹤算 --> 算无遗策 --> 策无遗算 --> 算无遗策 --> 侧足而立 --> 砺兵秣马 --> 马上房子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