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嗟来之食 |
释义 | 嗟来之食拼音:jiē lái zhī shí,简拼:jlzs 成语解释嗟:不礼貌的招呼声。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 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。’” 成语造句: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五回) 成语故事: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年,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,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,而被活活地饿死。 繁体写法:嗟來之食 近义词:
成语正音:嗟,不能读作“jué”。 写法辨析:嗟,不能写作“蹉”或“磋”。 用法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a handout 嗟来之食成语接龙嗟来之食 --> 十指纤纤 --> 先笑后号 --> 浩若烟海 --> 海沸江翻 --> 翻然改进 --> 尽智竭力 --> 沥血披心 --> 心焦如焚 --> 焚林之求 --> 求神问卜 --> 补阙拾遗 --> 遗簪堕珥 --> 耳鬓相磨 --> 磨嘴皮子 --> 子不语怪 --> 怪声怪气 --> 气决泉达 --> 达官贵要 --> 要利盗名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