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此中三昧
释义

此中三昧

拼音:cǐ zhōng sān mèi,简拼:czsm

成语解释
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
成语出处:

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
成语造句:

梁遇春《Giles Lytton Strachy》:“斯特刺奇是沉溺于法国作家的英国人,所以很得了此中三昧。”

用法:

作宾语;指这其中的奥妙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此中三昧成语接龙

此中三昧 --> 昧旦丕显 --> 显山露水 --> 水中捞月 --> 越扶越醉 --> 罪业深重 --> 众少成多 --> 多才为累 --> 累累如珠 --> 珠槃玉敦 --> 惇信明义 --> 异姓骨肉 --> 肉眼无珠 --> 猪突豨勇 --> 永生永世 --> 视如粪土 --> 土瘠民贫 --> 贫无担石 --> 啖指咬舌 --> 蛇珠雀环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10 22:37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