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
释义
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

拼音:sān shí liù cè,zǒu wéi shàng cè,简拼:sslc

成语解释

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
成语出处:

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
成语造句:
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5回:“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。官打的现在。du*博场中闹出事,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。”

成语故事:

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朝廷十分震惊。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,派人登楼观察,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,说王敬则来了,假装要走。有人告诉王敬则,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。

繁体写法:

三十六筞,走為上筞

近义词:

  1.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
反义词:

  1. 坐以待毙

用法:

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用于劝说词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复句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the best policy is to go away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10 21:06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