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韦编三绝 |
释义 | 韦编三绝拼音:wéi biān sān jué,简拼:wbsj 成语解释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 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 成语造句: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,更提倡学以致用,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。 成语故事:春秋时的书,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,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,称为竹“简”,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。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,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,多则几十个,少则ba*九个。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,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。像《易》这样的书,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,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。 繁体写法:韋編三絶 近义词: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 感情:褒义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diligent in one's studies 韦编三绝成语接龙韦编三绝 --> 嚼墨喷纸 --> 指顾从容 --> 融融泄泄 --> 泻水著地 --> 帝辇之下 --> 鹡鸰在原 --> 沅芷湘兰 --> 兰友瓜戚 --> 漆身吞炭 --> 探汤手烂 --> 烂如指掌 --> 长虺成蛇 --> 蛇眉鼠眼 --> 眼乖手疾 --> 疾风骤雨 --> 与古为徒 --> 徒劳无功 --> 弓调马服 --> 扶老携幼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