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半死半生 |
释义 | 半死半生拼音:bàn sǐ bàn shēng,简拼:bsbs 成语解释①未全死。②比喻无意义、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。 成语出处: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 成语造句: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,是全盘失错的。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,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!”鲁迅《华盖集·北京通信》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半死半生成语接龙半死半生 --> 生死搏斗 --> 豆渣脑筋 --> 金迷纸醉 --> 罪不可逭 --> 换骨夺胎 --> 胎死腹中 --> 终成泡影 --> 盈车之鱼 --> 鱼惊鸟散 --> 散言碎语 --> 语言无味 --> 未辨菽麦 --> 卖浆屠狗 --> 狗彘不食 --> 十年寒窗 --> 创巨痛深 --> 身显名扬 --> 阳九之厄 --> 恶积祸盈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