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簠簋不饰 |
释义 | 簠簋不饰拼音:fǔ guǐ bù shì,简拼:fgbs 成语解释簠簋:古代的食器、祭器;不饰:不整齐。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。 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,不谓不廉,曰‘簠簋不饰’。” 成语造句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二回:“沙老先生就有什么簠簋不饰处,也须明正其罪,朝廷从无此拳足相加之法。” 繁体写法:簠簋不飾 近义词: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弹劾贪官污吏的用语 感情:贬义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簠簋不饰成语接龙簠簋不饰 --> 视同秦越 --> 越瘦秦肥 --> 肥甘轻暖 --> 暖衣饱食 --> 石投大海 --> 海外东坡 --> 泼天冤枉 --> 枉矫过激 --> 鸡鸣而起 --> 岂其然乎 --> 呼马呼牛 --> 牛鼎烹鸡 --> 鸡虫得失 --> 诗以言志 --> 至言不烦 --> 繁音促节 --> 结舌杜口 --> 口出大言 --> 言行信果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