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鸣锣喝道 |
释义 | 鸣锣喝道拼音:míng luó hè dào,简拼:mlhd 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,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。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,制造声势,开辟道路。 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。” 成语造句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鸣锣喝道的八抬大轿,一直抬进‘行辕’大门。” 繁体写法:鳴鑼喝道 近义词:
反义词:
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英语翻译:beat gongs to clear the way for officials in feudal times 鸣锣喝道成语接龙鸣锣喝道 --> 道义之交 --> 焦沙烂石 --> 滥用职权 --> 全军覆没 --> 末学后进 --> 尽收眼底 --> 砥身砺行 --> 行不及言 --> 言行相符 --> 拂衣而去 --> 去害兴利 --> 立眉瞪眼 --> 眼急手快 --> 快马加鞭 --> 鞭辟着里 --> 礼先一饭 --> 泛泛其词 --> 辞不意逮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