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庖丁解牛 |
释义 | 庖丁解牛拼音:páo dīng jiě niú,简拼:pdjn 成语解释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 成语造句: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,便如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。 成语故事: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,手接触的地方,肩靠着的地方,脚踩着的地方,膝顶着的地方,都发出皮骨相离声,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,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。它合乎《桑林》舞乐的节拍,又合乎《经首》乐曲的节奏。 近义词:
成语正音:庖,不能读作“pāo”或“bāo”。 写法辨析:庖,不能写作“疱”。 用法: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常与“游刃有余”连用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dismember an ox as skillfully as a cook 庖丁解牛成语接龙庖丁解牛 --> 牛皮大王 --> 王孙贵戚 --> 凄入肝脾 --> 琵琶别抱 --> 报应不爽 --> 爽然若失 --> 失身匪人 --> 人人皆知 --> 之死靡它 --> 塌下窟窿 --> 龙争虎战 --> 占山为王 --> 亡在旦夕 --> 犀颅玉颊 --> 颊上三毛 --> 毛骨竦然 --> 然糠照薪 --> 心平气温 --> 温情密意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