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自取其祸 |
释义 | 自取其祸拼音:zì qǔ qí huò,简拼:zqjh 成语解释取:取得;祸:祸事。自己招来祸事。 成语出处:宋 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》卷下:“故门高之弑,乐器之焚,亦是自取其祸也。” 成语造句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56回:“可笑世上那些谋杀亲夫的,我看他们都是自取其祸。” 繁体写法:自取其禍 近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自取其祸成语接龙自取其祸 --> 祸为福先 --> 先公后私 --> 厮敬厮爱 --> 爱如己出 --> 出出律律 --> 绿珠坠楼 --> 楼台殿阁 --> 格天彻地 --> 地塌天荒 --> 荒子孱孙 --> 孙庞斗智 --> 炙手可热 --> 热热闹闹 --> 闹闹哄哄 --> 烘云托月 --> 月晕础润 --> 润屋润身 --> 深不可测 --> 厕足其间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