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雍门刎首 |
释义 | 雍门刎首拼音:yōng mén wěn shǒu,简拼:ymws 成语解释相传越军至齐境,烈士雍门子狄闻之,刎颈而死。越军知之,曰:“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,拟使越社稷不血食。”遂引军而退。齐王葬雍门以上卿之礼。见汉刘向《说苑·立节》。后用为忠君的典实。 成语出处:相传越军至齐境,烈士雍门子狄闻之,刎颈而死。越军知之,曰:“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,拟使越社稷不血食。”遂引军而退。齐王葬雍门以上卿之礼。见汉刘向《说苑·立节》。 成语故事:春秋战国时期,越军开赴齐国边境,烈士雍门子狄听说后亲赴越军营前刎颈而死,越军见了纷纷感慨齐国有如此的忠君的义士,肯定是不容易战胜的,于是就引军而退。齐王以上卿之礼收葬了雍门子狄。 繁体写法:雍門刎首 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雍门刎首成语接龙雍门刎首 --> 守瓶缄口 --> 口角流涎 --> 衔胆栖冰 --> 兵行诡道 --> 道边苦李 --> 礼尚往来 --> 来者不善 --> 善财难舍 --> 舍近即远 --> 远溯博索 --> 所向风靡 --> 弭患无形 --> 行若由夷 --> 遗风余俗 --> 俗谚口碑 --> 北鄙之音 --> 阴山背后 --> 后仰前合 --> 河涸海干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