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拂衣而去 |
释义 | 拂衣而去拼音:fú yī ér qù,简拼:fyeq 成语解释形容很生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。 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子敬瞋目曰:‘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’遂拂衣而去。” 成语造句:《新五代史·汉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太后深以为不可,帝拂衣而去,曰:‘何必谋于闺门!’” 成语故事:王子敬少年时,曾经看见他父亲的门生们在一起du*博,见有胜负就说“南风不竞”。这些门生看他是小孩子就轻蔑地说:“小孩子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子敬十分生气地说:“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”就拂衣而去。 近义词:
用法:作谓语;用于发怒时 拂衣而去成语接龙拂衣而去 --> 去食存信 --> 信口开河 --> 河汉斯言 --> 沿门讬钵 --> 拨云睹日 --> 日高三丈 --> 仗义疏财 --> 材轻德薄 --> 渤澥桑田 --> 恬不知愧 --> 喟然长叹 --> 探头缩脑 --> 恼羞变怒 --> 怒容可掬 --> 拘奇抉异 --> 谊不容辞 --> 辞严谊正 --> 正直无阿 --> 陈世徇俗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