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立文字
释义

不立文字

拼音:bù lì wén zì,简拼:blwz

成语解释

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
成语出处:
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》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。”

成语造句:

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》:“既非如霍光、寇准之不学无术,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,瞎著去参。”

近义词:

  1. 口传心授
  2. 口耳相传

用法:

动宾式;作谓语;指口头传授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动宾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不立文字成语接龙

不立文字 --> 自惭形秽 --> 讳莫高深 --> 深思远虑 --> 緑鬓朱颜 --> 沿流求源 --> 援鳖失龟 --> 规行矩步 --> 不上不落 --> 落荒而逃 --> 桃花人面 --> 面红耳热 --> 热情奔放 --> 放歌纵酒 --> 酒酸不售 --> 授受不亲 --> 亲戚朋友 --> 有本有则 --> 齰舌缄唇 --> 唇腐齿落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5 18:40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