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遵养时晦 |
释义 | 遵养时晦拼音:zūn yǎng shí huì,简拼:zysh 成语解释遵:遵循,按照;时:时势;晦:隐藏。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,退守待时。后多指暂时隐居,等待时机。 成语出处:《诗经 周讼 酌》:“于铄王师,遵养时晦。” 成语造句:段祺瑞经了此险,越发杜门谢客,遵养时晦,连几个围棋好友,也不甚往来了。(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五十一回) 繁体写法:遵養時晦 近义词: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遵养时晦成语接龙遵养时晦 --> 讳莫高深 --> 身死名辱 --> 乳臭未除 --> 除患宁乱 --> 乱扣帽子 --> 子不语怪 --> 怪形怪状 --> 壮气凌云 --> 云扰幅裂 --> 烈火轰雷 --> 雷轰电转 --> 馔玉炊珠 --> 朱弦疏越 --> 月下老儿 --> 儿女姻亲 --> 嵚崎历落 --> 落草为寇 --> 叩阍无路 --> 露面抛头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