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博而不精
释义

博而不精

拼音:bó ér bù jīng,简拼:bebj

成语解释

形容学识丰富,但不精深。

成语出处:
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贾君精而不博,郑君博而不精;既精既博,吾何加焉。”

成语造句:

他是博而不精的读书人

成语故事:

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,以研究《左氏春秋》著称于世。他的儿子郑众,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。后来,郑众还学习了《周易》,《毛诗》,《周礼》等经学著作,使他学识渊博,几乎无所不晓,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。
  郑众当官后,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等经学著作,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《左氏春秋》作注。后来,终于完成了《左氏春秋》的注释工作。这部书流传后,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《左氏春秋》齐名,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。当时,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。他注过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三礼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,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,因此,弟子多达千人。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,又兼注《老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。讲课时坐在高堂上,挂上纱帐,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,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,很有特点。
  马融研究了《左传》后,也准备注一部《左氏春秋》,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:“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,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。要是既精深又广博,那我怎能超过他们?”马融觉得,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,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,便决定不再给《左氏春秋》作注了。

近义词:

  1. 精而不博

反义词:

  1. 博大精深

用法:
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贬义成语

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博而不精成语接龙

博而不精 --> 惊惶不安 --> 安然如故 --> 故家子弟 --> 地嫌势逼 --> 逼良为娼 --> 倡条冶叶 --> 夜寝早起 --> 泣下沾襟 --> 金帛珠玉 --> 玉宇琼楼 --> 楼阁台榭 --> 谢家活计 --> 记问之学 --> 学海无涯 --> 牙白口清 --> 青衣乌帽 --> 冒功邀赏 --> 赏罚不明 --> 冥漠之乡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10 20:50: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