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动辄得咎 |
释义 | 动辄得咎拼音:dòng zhé dé jiù,简拼:dzdj 成语解释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辄:就;总是;咎:责备。 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 成语造句:小厮因动辄得咎,只得说道:“请问主人:前引也不好,后随也不好,并行也不好,究竟怎样才好呢?”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八回) 成语故事: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“宫市”敲诈百姓,触怒了唐德宗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。 繁体写法:動輒得咎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辄,不能读作“chē”。 写法辨析:辄不能写作“辙”。 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 <be blamed for every move> 动辄得咎成语接龙动辄得咎 --> 救焚益薪 --> 心逸日休 --> 休休有容 --> 戎马劻勷 --> 笑筵歌席 --> 习以成俗 --> 俗不可医 --> 一腔热血 --> 血化为碧 --> 弊车驽马 --> 马耳春风 --> 风飡水宿 --> 夙夜匪懈 --> 蟹匡蝉緌 --> 蕤宾铁响 --> 想方设计 --> 骥伏盐车 --> 车击舟连 --> 连阶累任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