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搴旗斩将 |
释义 | 搴旗斩将拼音:qiān qí zhǎn jiàng,简拼:qqzj 成语解释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 成语出处: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 成语造句:即使搴旗斩将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(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) 繁体写法:搴旗斬將 近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英勇善战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capture enemy flags and behead their generals 搴旗斩将成语接龙搴旗斩将 --> 将相之器 --> 迄未成功 --> 功盖天地 --> 地大物博 --> 驳瑕指颣 --> 泪河东注 --> 助人下石 --> 时易世变 --> 变姓埋名 --> 鸣鹤之应 --> 英华外发 --> 发凡起例 --> 力济九区 --> 屈指一算 --> 算沙抟空 --> 空腹高心 --> 心怡神旷 --> 旷世不羁 --> 鸡豚同社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