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平则鸣
释义

不平则鸣

拼音:bù píng zé míng,简拼:bpzm

成语解释

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
成语出处:

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
成语造句:

“不平则鸣”,看看现时的情况,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国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七章)

成语故事:

唐朝时期,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,很有才能,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,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。韩愈十分同情,并在孟赴任时写《送孟东野序》赠别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,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。

近义词:

  1. 鸣冤叫屈
  2. 不平之鸣

反义词:

  1. 心平气和
  2. 忍气吞声
  3. 称心如意

用法:

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

成语谜语:

春声

英语翻译:

Where there is injustice,there will be an outcry

不平则鸣成语接龙

不平则鸣 --> 名实相称 --> 趁波逐浪 --> 浪子宰相 --> 象牙之塔 --> 沓来踵至 --> 治谱家传 --> 传龟袭紫 --> 呰牙咧嘴 --> 嘴上功夫 --> 夫负妻戴 --> 待时守分 --> 奋身不顾 --> 顾盼自如 --> 如持左券 --> 劝善黜恶 --> 饿殍遍野 --> 野心勃勃 --> 博学多识 --> 食淡衣粗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2 11:24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