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惴惴不安 |
释义 | 惴惴不安拼音:zhuì zhuì bù ān,简拼:zzba 成语解释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 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 成语造句: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,愁眉苦脸,惴惴不安。(欧阳山《苦斗》六七) 成语故事:公元前621年,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,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,包括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弟兄,他们三人都是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良臣。秦国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,一时心里惴惴不安,纷纷愿意代替他们去死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惴,不能读作“chuǎn”。 写法辨析:惴,不能写作“揣”。 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胆小鬼偷东西 英语翻译:be greatly upset 惴惴不安成语接龙惴惴不安 --> 安身乐业 --> 叶散冰离 --> 梨眉艾发 --> 发扬踔厉 --> 励精图治 --> 置诸高阁 --> 革故鼎新 --> 心慈面软 --> 软香温玉 --> 欲取姑予 --> 予齿去角 --> 矫情饰行 --> 行易知难 --> 难弟难兄 --> 凶神恶煞 --> 歃血为誓 --> 室怒市色 --> 瑟瑟缩缩 --> 缩衣节食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