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上漏下湿 |
释义 | 上漏下湿拼音:shàng lòu xià shī,简拼:slxs 成语解释上:指屋顶;下:指地面。形容房屋破旧,不能蔽风雨。 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上漏下湿,匡坐而弦。” 成语造句:他们原来的破茅房一下雨就上漏下湿 繁体写法:上漏下濕 近义词: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leak from above and be wet down below 上漏下湿成语接龙上漏下湿 --> 尸居龙见 --> 现买现卖 --> 卖弄风骚 --> 搔着痒处 --> 黜陟赏罚 --> 伐树削迹 --> 计将安出 --> 出师有名 --> 名登鬼录 --> 碌碌寡合 --> 河沙世界 --> 借交报仇 --> 愁红怨绿 --> 緑林豪士 --> 恃功傲宠 --> 宠辱无惊 --> 泾渭分明 --> 鸣冤叫屈 --> 趋炎附势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