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漆身吞炭 |
释义 | 漆身吞炭拼音:qī shēn tūn tàn,简拼:qstt 成语解释漆身:身上涂漆为癞;吞炭:喉咙吞炭使哑。指故意变形改音,使人不能认出自己。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豫让又漆身为厉,灭须去眉,自刑以变其容。……又吞炭为哑,变其音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漆身为厉(癞),吞炭为哑,使形状不可知。” 成语造句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4回:“今吾漆身吞炭,为智伯报仇。” 成语故事:春秋末期,晋国内乱,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。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,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。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,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,再次去行刺未遂而zi*杀。 近义词: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varnish the body and swallow charcoal 漆身吞炭成语接龙漆身吞炭 --> 探赜钩深 --> 身名俱裂 --> 烈火干柴 --> 豺狼横道 --> 盗名暗世 --> 势孤力薄 --> 薄情无义 --> 意况大旨 --> 指指点点 --> 点纸画字 --> 自甘落后 --> 后会难期 --> 七言八语 --> 雨笠烟蓑 --> 缩头缩脑 --> 脑满肠肥 --> 肥田沃地 --> 地不爱宝 --> 饱飨老拳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