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胫而走
释义

不胫而走

拼音:bù jìng ér zǒu,简拼:bjez

成语解释

胫:小腿;走:快跑。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。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;就到处流传。

成语出处:

汉 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?”

成语造句:

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,检点一番;别的一样不缺,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,却一概不胫而走。(清 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)

成语故事:

三国时,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,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。
  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,是孔融的好友。他为人耿直、孤傲,一向为孙策嫉恨。孔融时时为他担心,生怕他被孙策杀掉。一天,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,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,劝曹操招纳盛孝章。孔融在信中写道:“如果要光复汉室,就先得着实求贤;而要得到贤人,就要尊重贤人。”他打了个比方道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?”(以:因,意指: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,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,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,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?)孔融还在信中强调:“只要尊重贤才,贤才就会跑来。”
  “不胫而走”一成语便出于此。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。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。亦作“无胫而行”、“无足而走”、“无胫而走”。

繁体写法:

不脛而走

近义词:

  1. 不翼而飞

反义词:

  1. 秘而不宣

成语正音:

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写法辨析:

胫,不能写作“径”或“经”。

用法:

紧缩式;作谓语、状语;比喻不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中性成语

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成语谜语:

蛇行

英语翻译:

spread far and wide <get round fast; run without leg>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5 20:43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