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泰然自若 |
释义 | 泰然自若拼音:tài rán zì ruò,简拼:trzr 成语解释泰然:镇静的样子;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形容碰上意外、严重或紧急的情况;能沉着镇静;不慌不忙。 成语出处:《金史 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 成语造句: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,泰然自若地摇头。(华而实《汉衣冠》三) 成语故事:金人颜盏门都性情忠厚,谨小慎微,他作战善于安置营垒,计划十分周密,遇事十分沉着,即使矢箭如雨,他仍泰然自若,一切按计划行事,他很勇敢,亲自带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辅挟持的完颜杲,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战功。 近义词:
反义词:
成语正音:自,不能读作“zhì”。 写法辨析:若,不能写作“苦”。 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处事方式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褒义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keep cool 泰然自若成语接龙泰然自若 --> 若有所失 --> 诗书礼乐 --> 刖足适履 --> 履霜之戒 --> 疥癞之疾 --> 嫉贪如雠 --> 愁眉苦眼 --> 奄奄待毙 --> 闭门不出 --> 出言有章 --> 张灯结采 --> 采凤随鸦 --> 压线年年 --> 年华虚度 --> 杜绝言路 --> 陆陆续续 --> 絮酒炙鸡 --> 鸡皮疙瘩 --> 搭搭撒撒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