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息迹静处 |
释义 | 息迹静处拼音:xī jì jìng chù,简拼:xjjc 成语解释息:止息;迹:行迹,脚印;处:处所。要想不见行迹,只有自己静止不动。引申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 成语出处:《庄子 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……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,愚亦甚矣。” 繁体写法:息跡静處 近义词: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息迹静处成语接龙息迹静处 --> 触目警心 --> 心慌意急 --> 汲汲皇皇 --> 黄河水清 --> 轻歌曼舞 --> 五零二落 --> 落纸如飞 --> 飞鹰走狗 --> 狗党狐羣 --> 羣蚁趋膻 --> 山静日长 --> 长袖善舞 --> 武艺超群 --> 羣策羣力 --> 历历在目 --> 暮虢朝虞 --> 愚公移山 --> 删华就素 --> 夙夜不解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