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识之无
释义

不识之无

拼音:bù shí zhī wú,简拼:bszw

成语解释

识: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成语出处:

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成语造句: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23回:“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,目不识之无,依草附木,云蒸龙变。”

成语故事:

唐朝时期,大诗人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,据《新唐书》记载他生下的第7个月就能指认“之无”两字,他的乳母百试不差。他给元稹的信证实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。

繁体写法:

不識之無

近义词:

  1. 不识一丁

反义词:

  1. 学富五车

用法:

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不识字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:

贬义成语

结构:

动宾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illiterate <be unable to read and write>

不识之无成语接龙

不识之无 --> 无所重轻 --> 轻挑漫剔 --> 剔透玲珑 --> 龙兴云属 --> 鼠目獐头 --> 头焦额烂 --> 烂额焦头 --> 投刃皆虚 --> 虚无飘渺 --> 邈若河山 --> 山鸣谷应 --> 应天顺人 --> 人满为患 --> 患难相扶 --> 扶摇而上 --> 上德若谷 --> 鼓唇弄舌 --> 蛇入鼠出 --> 出言不逊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2/10 22:53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