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不食周粟 |
释义 | 不食周粟拼音:bù shí zhōu sù,简拼:bszs 成语解释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原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指清白守节 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 成语造句: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,因为两人曾经议定“不食周粟”,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。(鲁迅《故事新编 采薇》) 成语故事:商朝末年,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。后来商朝灭亡,周武王建立周朝,他也不愿出来为官,感到十分耻辱,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,两人隐居在首阳山,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。 反义词: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:最可笑的绝食 不食周粟成语接龙不食周粟 --> 肃然起敬 --> 敬老尊贤 --> 涎皮赖脸 --> 敛翼待时 --> 实与华违 --> 违法乱纪 --> 计日以期 --> 七慌八乱 --> 乱极思治 --> 质非文是 --> 势焰熏天 --> 天摇地动 --> 洞悉其奸 --> 肩摩毂击 --> 饥馑荐臻 --> 真独简贵 --> 贵耳贱目 --> 暮云春树 --> 束马县车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